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逐生態而居─「竹禾茶房」


因為喜愛翠谷生態、農村的味道而選擇定居成為「新美濃人」,許文瑞在廣興買下一棟舊宅,自力打造成一個帶有農村風格的「竹禾茶房」。三不五時都可以接到文瑞的電話告知:母樹林工程哪裡要改善、種的樹沒有好好維護之類的訊息,是翠谷環境的守護者之一。而他的大兒子甫從美濃國中畢業,國中時期加入「賞鳥社」,並隨父親參加「廣林解說員培訓班」,生態知識比大人更豐富,也是社區的小小解說員。




心中那稱之為故鄉的地方,誰說一定是土生土長?對土地依附的情感,願意為之付出多少,也許才帶有更深的意涵。

大自然孕育兒女的童年
十多年前,為了讓孩子能有個與自然為伍的童年,許文瑞全家搬到了美濃廣林,買屋並懷胎小女兒,茶坊也隨之誕生。過去在都市裡,就有五點多起床帶孩子爬山的習慣,延續到美濃這更天然的鄉間後,不用在同一個山頭打轉繞圈。

愛上了雙溪,文瑞的家屋座落於溪旁,有木製的閣樓涼亭,幕看日落夜賞星,庭院裡有咖啡樹、小魚池,結合他投入廿多年的茶藝,舉杯、毛筆習字。他還記得,孩子們小時候會一同到黃蝶翠谷玩水、煮茶。


怵目驚心的工程
曾幾何時,當初在黃蝶翠谷的雙溪中,兒女可全身浸泡游泳、戲水的地方,現今的水位僅可濯足,且水溫升高,水質優養化後,已經沒有人會想再踏入長滿青苔的水中。再說到近年來的水利工程,更令他痛心。林務、水保單位為了整治河川邊坡,派進大怪手、拖板車、水泥攪拌車,過程中又壓壞了原先脆弱但還不致崩壞的路段,「為什麼不多考量生態、地形,用小型工具治理,這樣工程永遠做不完!」他說。

再談到河川整治過程中,溪底的大石頭被運走,影響到大型魚類的棲地,破壞生物鏈,進而讓水流速度加快、水位降低,提高水溫使水質優養化,再加上政府多採水泥化工程,而非以生態工法考慮石頭堆砌等作法。畢竟,就地自然取材與水泥所形成的護岸,無論溫度、濕度,都大有不同,就文瑞個人觀察,近年黃蝶翠谷溪邊生物數量至少減少百分之二十。


投入守護社區
身為美濃的一份子,許文瑞利用當地的竹子、石頭等素材,在社區營造小公園,不但如此,他本身也是導覽解說班成員,兒子、女兒也均參與導覽培訓、紫斑蝶協會等活動。對他而言,大自然有它存在的位置,美濃的建築,雖不比101大樓的華偉;美濃的河流,也比不上愛河的壯闊,但正是那份純樸的農村地景、富饒深意的客家文化、山林的原始風貌,吸引著外地人,遠道而來。而孩子們在年幼時期與山林土地鄉親的記憶,也將化為日後的能量,當未來遭遇挫折時,還能保有一處心靈的故鄉。


打造美濃藝文基地─謝二羊


用一雙藝術家的手,轉動齒輪為夢想發電;用資源再利用的思維,轉化山林草木為生活添趣;用一顆保護環境的心,活化美濃特有的客家、農村景緻氛圍。八年前來到美濃扎根的謝二羊,以美術、音樂的背景打造美濃客家文化發電場,用「場」字而非「廠」即表達場域的概念,用為藝文擴散基地。挾帶濕地保育的專長,阿善親身投入農村生產、生態經營為理想鋪路。

道地的農村生命力
晨起的曙光投入美濃金字面山下,家禽、鳥鳴、犬吠,貓兒舒服地伸直了腰、母雞帶著小雞搖擺屁股前進、池塘中的白鵝優游、小鴨還窩在石邊,圍籬笆後頭的黑羊埋頭吃草。甫進入當地人稱「阿善」的家中,轉眼間就目睹了農家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動物好夥伴。從都市來到美濃的阿善,不想攜帶著城市的生活習慣來消費山水,就是要來美濃過農村生活。

這裡是藝術文化的發電場,2010年阿善與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合作,和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團隊舉辦國際嘉年華,將外國誇張、大膽的用色手法融入水牛、伯公、八音等客家元素,在美濃來場街頭踩街遊行、野臺戲表演,這場上百人規模的活動,解放了一般人對農村的刻板印象。

挾濕地復育的專長 落實生態保育
原先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任職的阿善,懷著環境保護工作的初衷,在尋找一處能無毒種植,又能兼顧生活的地方時,恰巧時逢美濃有機農作風潮之際,讓他進入了這地。對阿善來說,農村本身就是塊濕地,特別是水田,它會隨著季節變化帶入水鳥的蹤跡,它就是個間接性濕地。

既然要做生態保育,就不能隱居山林,阿善來到了美濃這個兼具完整客家、農村文化之地後,打造了一座實踐理想的基地。兩年前,他與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合辦的國際嘉年華,帶給了地方新的視覺刺激與文化體驗,開啟藝文聚散的動能。此外,他也透過營造生態環境的專長,重建龍肚國小的生態園區、為阿南達瑪迦喜悅之母生態示範村做生態池、改造夥房的居住機能,讓舊事物能符合現代需求,成為可從事藝術人文創作的空間等等,結合生態、建築、文化等,親手實踐理念並與在地接軌。


對美濃生態與文化凋零的隱憂
然而八年多來,阿善卻也看到了美濃菸樓、夥房等人文資產正漸漸消失,傳統的庶民客家文化也在消逝當中,他擔心客家文化最後僅成為美濃一個概念性的名詞。因此,當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提案出現時,他期待透過分區限制的方式,阻擋大型開發、水泥護岸等工程入山,也希望能藉此稍稍緩和客家文化走下坡的速度。

為此,阿善在1020日於自家農舍舉辦了一場「美濃自然公園的『非美濃』觀點」說明會,邀集大家共同在美濃黃蝶祭邁入第17年之際,共同討論「美濃國家自然公園」這個新制度。期待它能否保全黃蝶翠谷、守護美濃的好山好水、好人情,讓美濃這個理想家園的代名詞、反水庫運動風起雲湧之地、實實在在的農村,成為落腳人實踐理想的所在。


對他而言,美濃生態與文化日益消失的問題,不單只是美濃在地客家族群的問題,更是台灣重要社會資產的流失,因此他呼籲生長台灣這片土地的大家應該共同來關心,「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採收洋蔥~寄情土地遇彩虹



將泥土化作沙地,鵝卵石般的洋蔥,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光瑩、剔透。如果不是親身下土接觸,眼目的眺望,只是浪漫的想像,唯有親自經歷那折腰的痛楚,穿越體能與意志力的考驗,才真正能體驗大地母親所賜與的甘甜,與身心的安定。

環繞的青綠山林,包圍著一甲洋蔥田,迎向石門山隘口處,透著恆春半島著名的落山風。彩虹農場是牡丹社事件的古戰場,也是九年多前廢棄台糖農場。彩虹農場主人洪輝祥猶記,當年這裡仍是佈滿著銀合歡的森林,有田鼠在其中跑跳,然而,這整整休耕了七年的荒地,如今已整理出方正的水稻、洋蔥田。農場旁的豬圈,是用朋友所送的回收漁網、棧板所搭成,裡頭飼養著13黑毛豬,每天早晚都要有人用木材生火煮食,一天餵食兩次。相對於大型養豬場,這裡的豬隻有15個月的壽命,每隻約有2坪的活動空間,還時不時會讓牠們到農場上來活動,讓彩虹農場儼然變身成小型的彩虹牧場,相當有意思。



時值梅雨季前的搶收期,一顆顆頭還埋在土裡的洋蔥,正等著在雨季來臨前離開土壤,以免被雨水浸爛。落山風迎面呼呼地吹著,彩虹農場的30紅面番鴨、6白鵝,一搭一唱地編織著農田交響樂,陪伴我鬆土、挖洋蔥的寧靜時光。這是一段長而反覆的過程,起先的新鮮感,會慢慢轉成腰膝、背脊的痠痛,我在都市中久未勞動的筋骨,很快就向我提出了抗議。晃眼望去,整片的洋蔥田,還有大半正等著脫離土壤,而散佈在田間四周的夥伴們,也都還在和腳下的洋蔥們奮戰著。放棄的念頭只能一閃而過,於是,跪姿的匍匐前進、坐地的伸手挖土,交替著接下來的工作時光,那既渴望著夜幕來臨,又想多讓些洋蔥露出頭的心情,反覆交錯著。遠方,9隻中途暫寄的小土狗正奔跑、嬉戲,小貓群們也懶洋洋地相互依偎……。



這裡是屏東車城的彩虹農場,聽聞在雨過天晴時,會有一道虹橫越農場前方。起初,農場主人洪輝祥是在高中任職的主任,二十多年前,他因為關注環境議題而成立三人小組,之後創辦了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開始全心投入環境運動。 還記得當初在阿塱壹古道環評會議上,洪輝祥還曾氣到翻桌,讓在場人震驚,是怎樣的憤怒,讓這麼一位溫文儒雅的人動粗?近期,南台灣的其他環境議題還包括了:高屏溪舊鐵橋墾丁後灣陸蟹家監督恆春核三廠五溝水湧泉濕地東港共和新村等等,而有機農業實驗基地彩虹農場,正是著麼一個結合環境運動、有機農業的實踐場地。


車城鄉四重溪的上游,彩虹農場正延續著古老戰役的精神,用有機農業的行動,實踐土地與生態的價值,並培育有機循環概念的實習農夫。目前,彩虹農場除了實習農夫培力計畫、打工換宿農場體驗外,現也正積極徵求全台50個綠色消費共同採購班,藉由長期採購《綠農的家》有機無毒農牧產品的力量,讓這片好不容易清淨的土地,得以延續,如那不斷吹拂的落山風一般,呼呼不絕,生生不息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緣起~小小心願

回到生活的本質,人類與自然萬物間的依存,原是單純而美好,簡單而幸福。文明科技的來臨,金錢至上的價值,隨著競爭 的潮流傾覆而來,生命的走向,從來不是單一,沒有人能夠強制誰非做什麼不可,也沒有人有資格決定孰是孰非。只是,在群 眾匯聚浪潮下,總有一些不一樣的身影,他們宛如岸邊激起的浪花般,看似破碎、細小,卻晶瑩而美好。城市與鄉村,科技與 返璞,張力與拉力的角逐,交織出更多元的可能。

                            

 一直以為,願意對一塊土地、一個地方付出,是源於曾經親近、了解,與之交流後的自發性情感如果連跟土地、山林親近的 經驗都沒有,又何來的想法會願意守護或付出?在不斷強調與國際接軌,競爭向外發展的過程中,是否也能讓自己先站穩腳 跟,培養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情感,以致日後無論在地扎根、對外交流,都不至茫然、失根。 源於此初衷,我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心願種子,期待能親身走訪農村、體驗農耕,與土地貼近,與地方的歷史、文化相連, 向土地、大自然學習,並吸引更多人透過了解與欣賞,喚起更多願意為這塊土地付出與守護的靈魂。也許,大自然從來不需要 我們多做什麼,單單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有所體悟、學習。從來沒有所謂的人定勝天,只期待培養一份相互尊重的 心意,讓日後子孫還能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並在生活實踐中,還有機會選擇一份簡樸。



也因此,晴天雲部落格誕生了!我期待帶來的,是一份不一樣的生命追求與生活態度,它不是彰顯完美的烏托邦,反之,我 們所看到的,是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中,會有掙扎、也有苦痛,然而更深刻的是:

一個人的理想與願景有多大,穿越的力量就有 多強。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一個人旅行

轟隆隆 軌道碰撞著旅人的思緒 漸離 夢裡的咫尺天涯 現境的浪漫步伐 我用折翼的固執,換來寧靜的單飛            青青鬱鬱蔥蔥 粼粼茫茫 波光 遙望不見下一個山頭的風貌 低頭不見起伏跌宕的盡頭 想 閉 聆聽 那說好的夢想,漸漸明...